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197|回复: 0

追根溯源 | 德国制造业严谨态度的源头是哪儿?

[复制链接]

82

主题

4

回帖

76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764
发表于 2015-6-30 18: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 19世纪初期,在德国普鲁士一个叫埃森的地方,有着“贵族”头衔的弗里德里希·克虏伯继承了家族的炼铁小作坊及贸易行,并且在市政府有一个体面的职位,过着富裕且不受约束的好日子。正是这个地方,引领了德国制造业的严谨作风,跟随我,来看下面的故事!

解开“英国人的炼钢秘诀”
  
虽然过着不错的生活,然而,他的亲戚们却为他的一项癖好而发愁:每天的生意及公务结束后,克虏伯家的弗里德里希就一头钻进工作坊,琢磨“炼钢”的秘密。

  原来,自从1740年英国人首次炼出第一块钢锭之后,为了垄断业界,英国人就一直保守着炼钢的秘密,没有把方法泄露给欧洲大陆的同行,以至于那时的钢都被称为“英国钢”。为解开这个“英国人的炼钢秘诀”,欧洲大陆上的研究者费尽心机,弗里德里希就是其中的一位。
  弗里德里希对炼钢的研究到了“偏执”地步,他开始变得不管家里的生意、逃离他的政府办公室,脱掉燕尾服,一头钻进他的小小工作坊。不久,他相信了两位据说掌握了炼钢秘密的退役普鲁士军官的话,在家族的用地上建起第一座炼钢厂。然而,经过12个月的痛苦煎熬,在耗费大量的家族财产后,钢锭还是没有炼出来。在一次家族会议后,弗里德里希同意关闭钢厂、从此远离钢铁。

  然而,就像戒不掉的赌瘾,几个月之后,弗里德里希带着他的又一个想法,再次跑进了他的炼钢厂。这次,他借了高利贷,与另一个据说也知道如何炼钢的普鲁士军官合作,开始他的第二次冒险。然而这次依然没有结果,军官被赶走,钢厂也第二次关闭。
  痴迷的弗里德里希偷偷跑回他的钢厂,继续点火炼钢追寻自己的梦想。经过五六年的痛苦尝试,依然没有找到炼钢的诀窍。他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当成半成品或刺刀及工具卖出去。就算是这样,燃烧在弗里德里希胸中的那团对钢铁的熊熊烈火越烧越旺,他还没能掌握炼钢的工序,兴奋的大脑里就已经超前预想到复合钢的炼制。为此,他将他所有的钱都押了上去,并在埃森的伯尔尼河边新建一座工厂,准备用来生产复合钢。这座花光他所有资产的工厂,像个巨大的陷阱在前进路上等着他。

  弗里德里希的工厂当时还没有使用蒸汽机作为生产动力,而是靠伯尔尼河上的水车作为动力。不幸的是,这条河在工厂建成的第一年就发生了干旱,工厂只能“开店停业中”。现金不断地流出,弗里德里希不得不到处去筹钱继续他的事业。六年之后,他不得不变卖掉家族传承两百多年的祖屋,和妻子及3个幼子不得不搬到工厂旁边一座过去给工头住的小木屋里生活。同时,他还失去了他在政府里的职位。弗里德里希欠着一**的债务,破落不堪的工厂生产时有时无,工人们在混着日子。
弗里德里希终于卧病不起,在病床上足足躺了两年,眼睁睁地看着天花板。到1826年10月,祖业全部败光、失去地位及事业的39岁的弗里德里希凄凉过世,留下有点糊涂的妻子及3个幼子,其中最大的阿里弗雷德·克虏伯才14岁。

德意志的“利剑”这样铸成
  
  当旁人都认为这个家庭就此完蛋了时,这个家族的神话才刚刚开始。
  根据流传在德国的说法,当天,悲戚戚的阿里弗雷德在父亲的葬礼后,独自回到父亲孤独厮守过的工厂,那里只剩下6名员工及一堆破烂。少年阿里弗雷德在破旧的钢厂里,耐心地把冷炉里的火烧旺。从此,阿里弗雷德“没有时间读书、从政或做那一类的事情……铁砧就是我的桌子”。

  正是这个又高又瘦不同寻常的少年,靠着他的吃苦耐劳及专心致志,自学成为了一名钢铁铸造师。到阿里弗雷德·克虏伯20岁的时候,经过他改造过的生产工艺已经可以在克虏伯工厂生产出媲美英国钢材的产品。
  阿里弗雷德不仅继承了他老爸一样的对钢铁的“偏执”,而且有了更高的目标追求。产品像英国钢材一样坚硬已不是他的目标,而是一丝不苟的管理、更加完美的产品。克虏伯工厂的工人一开始对严格的管理多有烦言,但当高品质的产品生产出来后,工人们接受了这种成功的方法。

  成功的表面背后,是少年承受的巨大压力。阿里弗雷德自己记录下了生活中的大部分事件,“在那些日子里,我们的生活仅仅够糊口,事事都得做对,不能失败”,“躺在阁楼上,内心充满了害怕和不安的焦虑,对未来完全没有希望”,“日渐增长的彻底毁灭的危险,我的忍耐、忍受和辛苦工作就是要回避这一灾难的发生”。

  在克虏伯工厂能够生产出高级餐具后,阿里弗雷德把管理工厂的事交给弟弟,背上行李开始了他的推销之旅。他住便宜旅馆,吃廉价食物,在推销产品的同时偷学各国的先进技术,并通过书信将最新的技术传回埃森。
  不久,克虏伯制造出了他们的第一件钢制枪管,后来,又用自己生产的最好的钢材制造了第一门克虏伯大炮。与当时笨重及造价高昂的青铜大炮相比,克虏伯大炮的优势不言而喻。然而保守的各**方依然钟情于青铜大炮,对克虏伯大炮不屑一顾。阿里弗雷德并没有屈服,继续改造他的大炮。

  1862年,一心想统一德国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看上了克虏伯的产品。他不但亲自访问埃森的克虏伯工厂,还派出宰相俾斯麦亲自拜访阿里弗雷德。一个想要大炮,一个能造出世界最好的大炮,从此,克虏伯的命运就与普鲁士及其后的德国捆绑在了一起。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法国从世界各地抽调久经战场军人回到欧洲,被誉为当时世界最强的陆军,法国人还大量发行法德字典,以便军人在占领德国时使用。中立的英国媒体在仔细分析了法普双方军力后,断言普鲁士在“以卵击石”。美国也有两位将军来到欧洲大陆,以便看看普鲁士这个暴发户是怎样被打败的。至于生活在德国领土上的各邦国的人们,有的制造法国三色旗准备投降,有的收割庄稼以防法军打进来后被糟蹋。

  战争一开始,克虏伯大炮就开始向法国北部的法军前线狂轰乱炸,在持续八小时的轰炸后,英勇的法军全线溃败。之后的法军主力被德军困在色当,虽然法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英勇冲锋,但是在500门克虏伯大炮的面前,他们被炸得血肉横飞,根本没有机会靠近德军。在远处山坡上观战的德皇惊叹道:“啊,真是勇士啊!”
  普法战争,仅仅24小时,法国就败在了克虏伯的大炮之下。

克虏伯大炮在一战中的威力
   
  一战前期,世界军工巨头除了领跑的克虏伯,还有施耐德(法国)、斯科达(奥匈帝国)、三井(日本)、维克斯和阿姆斯特朗(英国)、普提洛夫(**)、特尔尼和安萨尔多(意大利)以及伯利恒和杜邦(美国),这些企业被媒体称为“死亡商人”。但是,在各国政府眼里,却是需要巴结的对象,因为他们掌握着战争所需的科学技术,掌握着国家军事力量强弱的钥匙。
  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不时就会到埃森的克虏伯总部去拜访,与克虏伯家族成为了亲密至交。1914年一战爆发,克虏伯立刻在工厂实行24小时轮班作业。他们开始大量生产潜艇、组装大炮及底座,向德**队提供伯莎大炮及武装海军力量。

  按照施利芬计划,德军借道比利时攻击法国的巴黎。当德军遇到比利时人的激烈阻击时,作为德军的秘密武器,克虏伯制造的伯莎大炮登场了。这个庞然大物被运送到战场,向比利时军队发射了第一发炮弹。炮弹在空中飞行一分多钟,落向1600米远的比利时军队碉堡,炸弹穿透钢筋水泥,在碉堡里面引爆,钢筋碎块伴随破碎的军服被炸飞到300多米的高度。据幸存者的描述,当时地动山摇,在场的人都觉得好像到了世界末日。在如此可怕的武器面前,比利时军队迅速瓦解。
  其后,在与英法军队对峙之时,伯莎大炮同样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恐慌,士兵“在对下一发炮弹的恐惧的担心中歇斯底里,甚至发疯了”。

  到1918年,由于受到协约国的经济封锁,德国国内的民生困顿不堪。虽然军事上没有失败,但是经济上已经不能支撑德国继续打下去,德国不得不选择投降。
  克虏伯公司在战后虽然受到短时间的压制,但是,它暗中依然秘密研制新式武器,为之后希特勒的军事崛起打下基础。
  由于克虏伯公司的成长正好与德国产业的发展同步,所以,克虏伯公司的精神影响到整个德国产业精神的形成。严谨、守时、服从、效率,这些克虏伯精神的精髓也同样根植到德国工业的精神里去了。

  从克虏伯工厂源源不断吐出的大炮、铁轨、机关枪、飞机、潜艇等,支撑了俾斯麦、威廉二世到希特勒的三代德国领导人。《星际战争》的作者乔治·威尔士称埃森为“真正的邪恶中心”,而小说《魔戒》里魔王索伦的基地魔多,也被指为正是暗示克虏伯总部所在地埃森。

科技与战争的互补关系
  
  一战时代,是钢铁的时代,也是铁路的时代。
  铁路的民用性质可以瞬间转化为军用,所以铁路的规模及合理布局对战争的胜负起到很大的作用。铁路可以把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快速运送到千里之外的战场,比敌人更快更准时,从而赢得主动。在一战初期,德军通过铁路,运送了200多万军队及40多万吨物资到前线。法国运送到前线的部队则花费了1万个车次。英国的援军到达法国后,也征用了1000个车次才把军队运送到战场。而在战争当中,通过临时铺设的铁路轨道,每天都有1万多的军人在战场与营房之间来回运送。

  汽车业开始代替军马,在战争中初露头角。战争初期,法国在连续失败后,靠征用600多辆巴黎的出租车,把6000名军人送往吃紧的马恩河。其后的马恩河战役终于成功遏制了德军的前进,避免了巴黎沦陷。
  另一面,战争也给科学技术的前进带来了机会。

  无线电的技术就是战争需要才得到开发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人马可尼发现了无线电的传输与接收技术,他兴冲冲想把自己的技术叫卖给意大利政府,政府却对其毫无兴趣。走投无路之时,英国政府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原来,英国海军为了保持皇家海军在军事上的优势,一直致力于将新型技术应用于舰艇。那时,英国海军正考虑在军舰与军舰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联络方式,而马可尼的技术可能就是他们正在寻找的东西,这才有了无线电技术。

  一战期间的1915年,德国制造**的氨的储存量就要见底,而生产氨的原料需要从南美的智利才能买到。被英国实施海上封锁的德国找不到替代品,战争看起来要向绝对不利德国的方向发展。这时,科学技术再次显示其无比巨大的力量。
  在德国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德国科学家哈伯成功地大规模生产出了合成氨。直到战争结束,德国的**都是用合成氨制造的。1918年,当诺贝尔化学奖颁布给哈伯之时,英法的媒体群起反对,理由就是哈伯的发明推迟了战争的结束,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哈伯不但不该得到诺贝尔化学奖,还应该作为战争“恶魔”受到审讯。然而,诺贝尔化学奖最终还是颁给了哈伯。合成氨也是氮肥的重要原料,而氮肥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带来农业的丰收,把上亿的人口从饥馑中解救出来。哈伯的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洋务运动:中国的尝试
   
  古人都知道,要把一件事情办好,“必先利其器”。经历过鸦片战争的清朝政府,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技术上的落后。
  只有主战的林则徐在流放的路上,还在思考着中国的失败及英国武器的优势,他将自己的结论写成秘密报告上奏当局,建议中国发展自己的武器制造业。其后他的朋友魏源于1844年也在其《海国图志》一书中介绍西方的国情,探讨中国失败的原因,首次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发展中国的军工产业。但朝廷毫不理会,在野者也响应寥寥。倒是在当时的东瀛日本,将此书当成秘宝,有志之士人手一本,成为日本人对西方认识的启蒙之书。

  20多年后,清廷再次经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痛苦,这才意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搞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核心便是多年前林则徐与魏源提出的发展中国自己的军工产业。
  于是,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及张之洞牵头,在上海建立起江南制造总局,在天津建造天津机器局,在湖北建立汉阳枪炮厂。这是当时中国的三大兵工厂。同时各省还成立不下30余所的小型兵工厂。清廷不惜血本,前后花费七千余万两白银对其进行投资,并聘请海外高级技术人才,招聘归国留学生来参与兵工厂的建设。各界人士也都欲借此扳回中国在技术上的劣势。李鸿章更是不断地用克虏伯的故事来鼓励手下,热切地盼望中国能有一家自己的和克虏伯一样的工厂。

  然而,五十多年的经营,各兵工厂没有一家能生产出自己的创新产品,“山寨”式的模仿、落伍成为常态。
  究其原因,还在于各兵工厂都保持着一种行政机构的性质,组织形式都是官场那一套。与西方私人企业不同,清廷的官办兵工厂缺乏进取、求变、前进的动力。总体上人浮于事,大量的冗员占据着关键职位。例如江南制造局光委员就有170多人,“坐食者三分之二矣”。人员任用更是“心腹故旧、亲信党与、兄弟姻亲”横行。

  体制上的错误造成资源错配。孙中山曾说:“大举建设国家,这需要资金、人才和技术三大条件”,然而参考洋务运动的失败,我们应该知道,只有资金、人才和技术还不够,还需要体制的跟进。在又二十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中,洋务运动的失败暴露无遗。

结论:
   
  无论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伯,还是被称为“死亡商人”的克虏伯公司及全球各大军工巨头,其革命性的高技术及高效益成果,很大一部分都是出于私营企业主对利润的贪婪追求。这是西方“求利”体系———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体现。

  与此相对应,清末洋务运动中的清廷官办兵工厂,则缺乏进取、求变、前进动力,是“求名”体系的体现。儒家倡导的“仁义”强调对名声的追求,郑和下西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只是为了宣示“上国”的荣耀与名誉,却难以持续到最后;而哥伦布追逐利润的纯商业追求,却引来欧洲国家的前赴后继,终于为欧洲国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奠定了其后的强盛基础。

  在“求利”体系中,对利润的贪婪导致垄断及富可敌国,同样会危害到体系的正常运转。从钢铁大王**开始,找到了“化利为名”的慈善事业这一解决方案。而占少数的求名之人,也可以通过竞选达到自己的终极目的。但在这种求利体系中,最终求名的人还是要受制于求利的一方,也就是政治家受制于资本家。

  在“求名”体系中,从岳飞、戚继光等历史上杰出人才的遭遇可看到,至少从宋**始,“求名”体系就已不知不觉成为“陷害人才”的体系。
  是化利为名,还是化名为利,最终达到求名得名,求利得利的效果,需要一个合理的机制。而这种机制合理性的根本应重视人类的本性,力求真实。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合肥自航本着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的目的进行的转载,为网友免费提供,如有著作权人或出版方提出异议,本站将立即删除。如果您对文章转载有任何疑问请告之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纠正。联系方式:QQ:4521296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自航信息 ( 皖ICP备11020883号-3 )

GMT+8, 2024-4-29 00:10 , Processed in 0.10195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